全球牛到爆的日韩电视,怎么到中国就彻底哑火了呢? - 村长吧影院

全球牛到爆的日韩电视,怎么到中国就彻底哑火了呢?

来源:人气:0更新:2023-08-30 07:47:43

日本电视制造商为代表的索尼以及一些老牌韩国电视制造商,作为国际大厂在全球有着不错的市场份额和销量,在全世界都有不少的忠实拥趸。但是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国市场里,它们两家的销量却日渐低落,这其中的原因并不是中国消费者购买电视的需求下降了,而是另有原因。以TCL为首的国产电视厂家却异军突起,用销量证明了现在是谁的时代。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背后是有关键原因的。

首先就是国产电视厂商对中国本地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反应更快,近年来电视出现巨幕潮流化,对更大的屏幕尺寸,日新月异的画质升级,超薄且具艺术的外观设计等等需求越发明显。这最近的几年中,国产电视迅速跟进,一举拿下低中高各级市场。电视的更换周期也不再是中国早期那种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时长了,五六年甚至两三年的更新频率,电视厂家迭代的兴趣和动力更为充足,发展肯定是越来越快的。

根深于中国本地上的国产品牌,收到的市场反馈更为及时和大量,有助于民族企业迅速成长。确实在国产电视发力的早期中,问题层出不穷,这是每个科技企业都需要经历的,包括索尼这样的大厂亦是如此,在后期快速发展过程中,国产厂商不断优化技术研发的路径,比如TCL就控股了TCL华星屏厂,把前台销售和后台技术研发以及售后做了完整的系统化调整,效率进一步提高。 在2023上半年,TCL发布了X11G、Q10G Pro,Q10H等多款旗舰电视新品,覆盖了55寸到98寸的产品规格,几千元至数万元不同的价位区间,满足了不同人群不同使用场景的各种购机需求。多一个型号的投产就意味着多一份资金的投入,TCL敢于投入高成本去完善产品链,也从侧面印证了大众对TCL Mini LED电视的信任,这也是为什么TCL能够在一众优秀国产电视品牌中成为佼佼者的核心原因。

日韩电视制造企业在中国销售电视时间非常长,却很少传出针对中国消费者市场做出的优化和改进,给普通消费者的感觉就是一种爱答不理的高冷态度,当然这在国产电视厂商还没发力的时候确实还是奏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有了国产电视这一更好的选择后,它们的策略就不怎么奏效了。这在线下的体验店就能看出来,国产电视购买者熙熙攘攘,外企品牌门可罗雀。现在能看出来它们想扭转这一局面,但是品牌调性摆在那里,也不好轻易改变。

确实之前日韩系电视厂商因为技术先发优势大,技术积累深厚,品牌更有重量,所以在整个电视市场中尤其是中国市场里的态度还是相当傲慢和固步自封,一直在吃历史资源的老本。但别忘了,电视作为科技产业,技术发展和未来方向是有趋前性质的,在电视市场慢慢的被国产优秀品牌蚕食后,想仅靠品牌的号召力一下子重回巅峰,无异于痴人说梦。

反观国产电视厂商不断对迭代产品进行优化和升级,随时调整产品线和战略布局,不厌其烦的改正快速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用一代一代更具优势的明星产品作为基石,才有今天反超日韩企业的局面形成。

以最近备受关注的Q10H电视为例,TCL发布的这款旗舰Mini LED电视,它更加顺从市场的声音,用旗舰电视来致敬影音爱好者,与消费者达成双赢,它不旗舰的售价对应的参数配置,却对索尼的高端电视系列X90系列产生了绝大威胁,3000nits的峰值亮度和2304个的背光分区数量有着很大的硬件优势, 索尼引以为傲的算法调教和显示芯片技术不是不能帮助画质,而是同价的产品 仅有的六百左右个分区 是无法弥补硬件上的实际差距。

此外,TCL还 收购了三星境内的生产线,sony大部分采购的液晶面板来自TCL华星,日韩电视规模进一步压缩的强大面板研发实力,供应链成熟的配套优势,在猛烈的攻势下,日韩企业的萎靡是一种必然。

科技企业想要凭借固有优势一劳永逸是不现实的,想要成为科技某领域的常青藤,肯定要不断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变需求和严格的产品期待,才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立足脚跟。 TCL不断优化前端销售,重视技术研发和积累,不遗余力的加大对自研屏幕的人力财力投入,在处理与广大用户的关系时,不只是单单的埋头生产,单向输出,而是不断的积极的同影音爱好者们交流,悉心听取意见和建议, 通过非常有诚意的迭代,把最好最新的技术以更具优势的价格普惠给消费者,实现了双赢,才有现在世界第二中国第一的市场地位和号召力,希望TCL不忘初心,继续引领国产品牌拿下全球第一的市场吧。

最新资讯